2)第四百八十一章:政制_犁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等这些诏书无误,就会下放到具体相关的六部或者直接反给上书的地方大吏。

  六部作为执行的条块部,合在一起被称为尚书省,各部长官也叫各尚书郎,次官叫尚书侍郎。

  这六部是仿照周礼六官制,设吏、财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每部各有职司。比如吏部作为大部,就有四司,分别是铨选司、考功司、育政司、封退司。

  这四个司是张冲按照现代人才管理的模型而创新的。

  铨选司顾名思议就是开列候选名单、考核候选能力、拣选调配候选到相应的职司,以及办理入调。

  而考功司,就是专门对泰山军官吏的行政结果的考核评功,分上上、上下、下上、下中四个等级,每年一评,而能得两次上上者,可升一级。

  之后是育政司。相比于过去对官员能力的放任自流,泰山军会对治下官吏进行持续培养,这个培养包括了在任职内,以保证泰山军人才的持续成长。

  而最后一个就是封退司,主要就是办理退迁官吏、退休官吏的事务。

  为了防止官吏颟顸因循,张冲专门引入了官吏的退迁,让下面的人能上能力,保证官吏集团的战斗力。

  当然张冲也知道如今为大争之世,有政务能力的人才本就稀缺,别的势力大用还来不及,更不用说让人家下去了。

  而且如果贸然让官吏离任,很容易就泄露泰山军的情报。

  正是以上的现实考虑,张冲并没有采取现代某些企业常用的末尾淘汰制,而是只将连续四年政务考核为下下者,转迁到别的部门。

  而除了六部的具体职司有创新,在政务处理的逻辑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。

  唐时六部长官为事务官,并不参政议政,所以总会和门下长官们发生抵牾。

  而现在张冲则将六部的长官全部赋予议政的权限,也就是说平时是在曹司坐衙,但有涉及到他的事了,就要来前殿议政。

 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,一个是这些六部长官更了解条块的情况,他们参与决策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。

  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,这些人的参政议政能最大程度消解计划与执行之间的鸿沟。

  毕竟有那么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嘛:

  “因为参与,所以认同。”

  当各部长官拿着他议政出来的诏书,他自己就会去推动下去,而不是相互推诿。

  以上的政务改革也是施行不久,一切都未成定数,但即便从目前来看,张冲的改革依旧是非常独创的,并不是说直接就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搬来就用。

  这套小试牛刀的改革到底能不能适应时局,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验证。

  ……

  很快,隶属在前殿司室的谒者就将门下省的六位阁老,以及涉及土地事务的财部尚书一起喊来了。

  这些谒者也是蛮辛苦的,又是拟招抄录,又是前后传召。这也是张冲的用人风格了,竭尽全力。

  门下省就在前殿外,来的最快,而财部等六部在宫外的南殿,所以是最慢来的。

  在等财部尚书的过程中,张冲已经让谒者将许汜的弹劾表抄录了六份。

  这既是方便六位门下长官览阅,又是为了隐匿掉许汜的笔记,不让在场的人认出。

  如今在场的六位门下,都是张冲精挑细选的,里面既有泰山军的老阀阅,又有精通政务的高级人才,总之为了这份名单,张冲花了不少时间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axao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